杭州跨考考研
学校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400-0859-208

2022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各学院简介

基础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历史较悠久的学院。现有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诊断学)博士、硕士学位点、基础医学硕士学位点,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读博士生71名、硕士生220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44人,拥有名中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等批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学院导师团队主持各类项目约230项,获批直接经费超6100万元,其中项目45项,省部级项目43项,包括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1项;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研究生教学案例奖一等奖等奖项。研究生获得中医药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项、省级博士学位论文1项、提名1项,参加“岐黄杯”、“远志杯”等学术活动获奖共计20余次。

学院全力推进发展,拥有重点1个,中医药管理局重点3个,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1个,省2个,省重中之重3个,省重点2个,省中医药重点1个。拥有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中医风湿病重点研究室、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中医临床基础实验室、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免疫性疾病中医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中医风湿免疫重点实验室及中医“治未病”智慧健康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学院还建有、富有中医特色的门诊部,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学院以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为主,注重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素质双提升,分阶段、多渠道、多途径地通过学术浸润、文化浸润和实践浸润,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建立“钱塘医草”中医文化传承平台,以探寻整理经典古籍,组织经典诵读和经典、传统文化学术论坛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在中医学硕士、博士中选拔出一批具有中医药文化宣传经验,热爱中医药文化传播者,成立“橘井泉香”中医药文化讲师团,以中学生和社会大众为受众,以中医药趣味课堂、中医药趣味实践、中医药生活指导等形式为载体,旨在让广大民众走进中医、了解中医、喜欢中医,深受受众好评,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此外,学院还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研究生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有活力。

 

 

公共卫生学院

我校2013年起开展预防医学专业办学,是较早开办预防医学教育的中医药院校之一。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2017年6月,与基础医学院合署;2021年2月开始独立设置,是一所年轻又富有朝气的学院。

学院现设有4个系室、2个中心及4个研究所。拥有浙江省千人计划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杰青2人,省突出贡献青年科技人才1人,省5246工程培养人选3人(含创新领军人才2人),省院士结对英才计划2人、省科协“育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学校5151工程人才5人。“中美联合环境与肺系疾病研究中心”为浙江省“大气污染与健康”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疫苗行业协会(CAV)主任委员单位。

学院拥有一个浙江省专业——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一个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五个二级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专硕(MPH)硕士学位点。学院现有硕士生导师16人,博士生导师3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空气污染与代谢毒性/发育毒性、气候改变与健康、传染病与疫苗、分子流行病学、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营养与食品卫生、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女性健康等。目前在校本科生565人,硕士研究生62人,博士研究生3人。

学院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5项、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近10项;在Journal of Hepatology、Hepatology、Annals of Neurology、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Lancet Public Health、JAMA Network Open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傅传喜教授主编我国首本疫苗学教材《疫苗与免疫》(钟南山序),吴夏秋副教授主编十三五创新教材《中医预防医学》。

学院建立了中国疾控中心、浙江省疾控中心等22个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已与世界卫生组织、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新墨西哥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日本京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境)外大学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关系。

 

 

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前身是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是学校创办较早的院系,1980年12月起与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实施一体化管理,2006年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目前实行“院(学院)院(医院)”合一的管理模式。

学院秉承钱塘中医悠久的人文传统,深邃的学术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顺应中国经济发展与中、西医发展的潮流,探索实施“医教一体化”,开拓中、西医临床全面发展的教育格局。

学院(医院)第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奋力建设中医优势明显、综合能力突出、教研并进、管理服务智治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的总体目标。学院现有中医学(5+3 一体化培养)、中医学(五年制,本部和滨江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中医骨伤(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五年制)、医学影像技术(四年制)6个本科专业层次,其中中医学专业2016年入选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优势与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入选本科专业。

学院(医院)拥有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临床重点专科5个,中医药重点9个,浙江省教育厅A类1个,中医药重点专科13个;中医药重点研究室2个,中医药三级实验室3个,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4个。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博士点2个,二级博士点7个,硕士涵盖所有中医、中西医、临床医学学位点,其中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是一级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专业是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硕士招生专业有中内、中医骨伤、中儿、中妇、中医五官、中医外科、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临床、影像学、超声学、内科学、妇产科、外科、麻醉学、检验诊断、耳鼻喉科、精神卫生学等。目前共有博士生导师36名,硕士生导师131名,在校研究生62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540名,博士研究生86名。

学院(医院)现有职(教)工3200余人,卫技人员400余人。工程院院士1人、国医大师1人、名中医1人、浙江省国医老师13人、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4人、名老中医指导老师27人、浙江省名中医43人、特殊津贴9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3人、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8人、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9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24人、省卫生医坛新秀21人、中医临床人才7人、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10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带头人12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人才2人。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入选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库,是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单位、中医药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重大疑难疾病(胃癌)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医院牵头单位,承担“一带一路”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国-以色列中心)建设项目。

 

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前身是筹建于2000年4月的浙江中医学院医学系,2006年5月,医学系更名为第二临床医学院,与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实行“院院合一”管理模式。学院承担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博士点,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3个一级硕士点,26个二级硕士点及临床医学本科的教学管理工作。学院拥有研究生导师3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4名,建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2个,“校院”两级及“学校-医学院-培养基地”三层次完整培养教育体系。临床医学专业为本科专业,在中医院校中率先通过为期五年专业认证,涵盖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等二级,拥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一批师资,近五年承担多项重点研发计划、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优质资源。中医学涵盖了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学等二级,研究方向涵盖中医药防治肿瘤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等疾病的研究。多个被评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浙江省“重中之重”、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先后承担“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一•五” 和“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等、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1项、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各类省部级成果奖9项。

目前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包括省内外20余家综合性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萧山人民医院等各地的人民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直属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拥有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4人,浙江省国医老师、浙江省名中医5人,拥有中医临床研修人才、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省医坛新秀、省151人才、省中管局“新苗计划”等30余名。近年来,主持课题40项,省部级课题82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64项,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5项。拥有浙江省科技厅中西医结合防治性功能障碍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男科实验室、浙江省中西医结合代谢性骨病实验室。建有1个浙江省教育厅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风湿病中医诊疗标准化研究团队),设有中心实验室和泌尿男科研究所,同时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审查体系通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CAP认证。医院同时为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浙江省中(西)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长期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学院承担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招生及培养工作,自2016年以来共培养研究生1424名,其中博士研究生77名、硕士研究生1347名。近3年执业医师通过率92%,省论文抽检合格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7.3%,从事本专业比例95%,攻读博士比例3%。其中1人获浙江省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4人获中国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人被浙江省推荐参加“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评选,1人获浙江省“大学生”入围奖,1人获浙江省“自强之星”荣誉,30人获浙江省毕业生荣誉,28人获研究生奖学金,6人获“复元奖学金”,10人获校“学术之星”称号,毕业研究生均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第三临床医学院

第三临床医学院前身为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筹建于1978年,1983年秋开始招收针灸专业专科学生。1986年春,经教育部、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成立针灸推拿系,并开设五年制针灸专业本科和三年制推拿专业专科。1984年首批增设针灸专业硕士点。2004年增设康复治疗学专业并开始招生,2005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19年增设中医康复学专业并开始招生。2006年5月学院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院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学院拥有一级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培养点4个,硕士培养点18个。学院共有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82余人;专业分布临床单位14家。其中针灸推拿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专业在及省内具有较强的优势,在针灸镇痛与免疫调节研究、针灸治疗脑病研究、中医妇科疑难病研究、中西医结合肾脏疾病研究、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疾病研究等方面处于同领域持平水平。学院及管理所属临床单位拥有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3个、中医药管理局重点3个、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5个、浙江省、浙江省“重中之重”各1个、浙江省中医药重点7个、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11个、本科专业1个、一类特色专业1个、浙江省重点专业1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1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十二五”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1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1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个。学院浙江省针灸神经病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是浙江省一所致力于针灸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拥有在体光遗传结合的神经元荧光成像系统、多通道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膜片钳离体生理记录分析系统等神经生物学研究专用设备,仪器总价值超过3500万元。近5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20余项,其中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自然基金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44项;获各类科研及教学成果奖近24 项,其中省部级奖9项;授权各类专利91 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出版专著57部,参与编写教材97部。

 

 

第四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成立于2017年,在具有近百年历史杭州市人民医院,联合杭州市市属三甲医院(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杭州市肿瘤医院、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市西溪医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杭州市儿童医院以及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共同开展研究生教学培养工作,总床位数7000余张。学院招生专业以临床医学相关专业为主,招收部分中西医结合专业,下属基地有4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年招收住培学员500余人。学院近年来招生规模逐年上升,2021年供招收研究生135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导师91人,其中具有正职称人数82人,副职称人数9人,90%的导师具有相应的行政职务。导师中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享受特贴人员10余人,获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3人,省卫生领军人才2名、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5名、省医坛新秀8名,省“151”及市“131”人才100余名。

学院非常重视建设。现有重点学(专)科3个,省级重点学(专)科15个,市级高峰7个(每年财政下拨经费1000万),市级其他重点学(专)科25个。近年来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项,省部级项目120项, 2020年荣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以及中华医技奖二等奖1项。

学院现有在校生958人,具有完整的医学教学体系,目前承担临床医学、儿科学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以及内科学等19个研究生专业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下设教研室24个,学院还有规范的临床教学技能培训、医学模拟中心等教学平台以及高水平的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总面积2万平方米。同时,学院有较为完善的奖助学金体系,学业奖学金覆盖率达,每年遴选学生参加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评选;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院通过“奖、免、缓、补、贷”等方式“五位一体”开展资助工作,实践资助育人。

一直以来,学院秉承“求本远志”校训,坚持“学生为本、学术至上”理念,弘扬“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精神,持续做好学生服务以及研究生培养工作,为新世纪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性医学人才。

 

 

杭州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创建于1952年,始终坚持“名院、名科、名医”的“三名”战略,以打造“中医院”为目标,已建有武林、丁桥两院区,临床、医技科室40余个,开放床位1580张,职工2616名,其中职称人员434名,博士、硕士667名,、省、市级名中医50余名,、省、市级重点、专科43个,各级名中医工作室20个。在较新三级公立中医院绩效考核中取得全省,第12名,等级A+的佳绩。

学院自2000年起承担浙江中医药大学全日制和同等学力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拥有博士培养点2个(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硕士培养点8个(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推拿学、麻醉学),博导8人,硕导32人。肾病拥有中医药三级实验室,先后承担各级科研项目200余项,牵头制定了肾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的行业标准和临床指南;中医妇科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同步发展宫腔镜等现代诊疗技术,在治疗不孕不育、先兆流产、反复自然流产,反复试管婴儿移植失败、宫腔黏连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针灸推拿目前以“中医正骨特色为先、针灸推拿治疗为主、运动康复防治为辅”为思路,着重突出针灸推拿在脊柱疾病、关节及痛性疾病、中风病、面神经炎、产后康复等领域的核心作用;骨伤以关节镜、脊柱内镜外科技术为发展重点,形成了中西医结合微创专科并牵头成立浙江省UBE脊柱微创诊疗联盟;各优势病种均有成熟的中西医诊疗方案和特色院内制剂。

近五年学院共获各级科研立项380余项,其中、省部级50项;获科技奖40项,其中科技进步奖7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世中联中医药国际贡献奖各1项,省部级奖项19项,市科技进步奖7项。获专利106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转化和应用发明专利3项。发表各级各类论文1381篇,出版学术专著11部,主编教材5部。

学院是首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AHA中心、标准化病人中心,年招录学员约100名,结业考核通过率95%以上。截至今年,学院共培养博(硕)士研究生737名,浙江省毕业生12名。

 

 

药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立于1986年,时称中药系,1999年更名为药学系,2006年更名为药学院。学院目前共设有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中草药栽培与鉴定、食品卫生与营养等5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00余人、研究生40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600余人(成教500余人、研修班100余人)。其中中药学专业为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并于2014年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中药学教学团队为浙江省省级教学团队;药学专业为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药物制剂专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中药学为浙江省“重中之重”(两轮滚动建设)、浙江省、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药学为浙江省;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为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药资源学为浙江省重点;中药资源工程学、中药药效毒理学、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为浙江省中医药重点; 药理学与毒理学于2018年进入ESI%。

学院设有浙八味、现代中药与健康产品、中药资源学等3个校级研究所;中药制剂与炮制、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等8个院级研究室和教研室。拥有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药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等3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中药治疗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药理研究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工程学、中药标准化研究、中药材种质资源与评价实验室等6个浙江省省属高校重点实验室;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设有中药学、药学等2个一级硕士点,1个中药学博士点和1个中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020年,新增中药学专业硕士点,2021年新增药学专业学位点。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52人,其中正高职称34人、副高职称32人,博士生导师40人(含校外)、硕士生导师116人(含校外)。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享受特殊津贴2人、“优青”获得者2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浙江省“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入选者14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带头人9人,二级教授2人、浙江省教学老师1人,教师1人、浙江省教师3人。

经过3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药学院已逐步建成以中药学群为优势和特色,以药学和食品科学群为基础和支撑,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00年4月,前身是1979年创建的分子医学研究所。学院是中医药院校中较早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院所,是从事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目前拥有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个博士点,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中医药生物工程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生物与医药共6个硕士点。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05人。

学院拥有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中医药生物技术学”,浙江省重点“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浙江省高校重点“中西医结合基础”,浙江省“”B类项目“生物学”,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建有中医管理局“脂代谢研究三级实验室”,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中医临床基础“蛋白质组学实验室”,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中医脑病(脑心同治)”实验室。近五年承担项目17项(重点2项),省部级26项(重点2项,省杰青2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79篇,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19人,博士学位获得者32人,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浙江省科技工作者、享受政府津贴各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首批浙江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5246人才工程)3人,入选校5151远志人才9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教研队伍。学院学风浓厚,师生团结,始终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目前共有导师3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2016年以来共培养研究生14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125名。

 

护理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创建于1997年,2006年获护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和2014年分别获护理学一级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授予权,2015年获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向)博士招生资格。2018年始招收护理学本科和硕士留学生。至今为社会培养本科41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职称14人,博士学位15人,博导4人,硕导43人。现有浙江省高校“较美护理”思政教学团队1个,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1人,省卫生创新人才1人,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

学院招收的博士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方向,学术型硕士培养方向为中医护理研究、临床护理研究、老年护理研究、康复护理研究,专业型硕士培养方向为内科护理(糖尿病护理、肾病护理、心血管护理)、外科护理(肿瘤护理、骨科护理、伤口造口护理)、急危重症护理(急诊护理、危重症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母婴护理。

学院拥有浙江省、中医局重点、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特色专业等。“2020软科中国较好排名”位居护理第21位(中医院校第二),2021年较新中国科教专业排名中,护理学位居15位(15/272)。

学院教研成果丰硕,拥有1门课程,2门省级研究生课程,20门省级课程和MOOCS等,5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近五年主编各类行业规划和省重点教材及专著40余部,其中规划教材3部;先后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其他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10余项。近年来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自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收录43篇。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厅局级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共7项。

 学院秉承 “博爱、博学、精诚、精进”院训,砥砺前行、成绩斐然,先后获和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第二批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双百示范”工程、首届中医护理先进集体,获省三八红旗集体、省劳动模范集体等荣誉。

 

口腔医学院

2004年,学校在医学系下设口腔医学专业,同年开始招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2010年,经学校批准设立口腔医学院,承担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成人专升本学生的教学工作;2014年6月,口腔医学院完全独立设置,实现教学、科研、师资、党建、学工等全方位管理,整体发展。2012年建立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口腔门诊部,2017年扩建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26人,教师2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副高以上职称比例为49%,专任教师(包含教师)具有硕、博士学位比例为91%和4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比例占44%。师资队伍中,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1人,专委会委员8人,浙江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 1人等。

截止2021年9月,学院在校生612人,其中本科生499人(含滨江学院口腔专业学生)、硕士研究生78人、成人专升本35人。

 

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

2010年学院依托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点招收硕士研究生,2014年获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以及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2015年开始招收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8年通过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截止2021年9月,学院已培养硕士毕业研究生46人,目前在读研究生78人。

2015年开始学院实行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课程设置为公共学位课3门、专业学位课3门、必修课2门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等;现有口腔医学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基地4家。研究生在校期间考核通过并获得《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比例,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

学院研究生近三年来参加、外学术交流会议 30余人次,其中出境交流研究生6人次,出国境在线交流68人次,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以壁报或大会发言形式进行学术交流7人次。近三年来硕士研究生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42篇,专利获评10项,口腔专业类竞赛获奖6项。多名学生获得奖学金、获评浙江省毕业生。

学院积极鼓励和指导研究生申请、攻读、外高等学府的博士研究生,包括入学牙科学排名第2的荷兰阿姆斯特大学/自由大学口腔医学中心(ACTA)博士研究生3人,包括荷兰政府奖学金1人,中国留学基金委奖学金2人,另有3人分别就读日本东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

 

 

 

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前身是2014年组建的医学技术学院,下设听力系、检验系和信息系。2016年医学技术入选“十三五”浙江省建设工程(B),2017年医学技术获一级硕士学位点授权。学院以“校、院、企协同,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学院”为目标,拥有医学技术、听力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中医药信息学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中医药信息学、中医药信息管理学分别获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和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

学院现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第三层次人才1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浙江省教师2人,浙江中医药大学“5151远志人才工程”远志优青1人、远志优博3人。近年来,柔性引进杰青、973首席科学家、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等多名外学者,带领团队建设,开展科学研究,推动各专业国际化建设、特色课程群建设及“医工信交叉创新研究院”建设。

 学院建有听力与言语康复、医学检验与检疫、医学信息技术等3个实验教学中心,总面积4431平方米,分别获浙江省“十三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十二五”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称号。学院是英国首相行动计划项目合作院校,是解放军耳鼻喉研究所听力师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也是助听器验配师职业技能鉴定基地,现与美国斯达克、丹麦奥迪康、德国麦科、杭州惠耳、浙江诺尔康等开展实验室共建、人才联合培养、海外访学项目等合作。学院拥有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北京301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医疗IT企业等校外实践基地50余个。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密尔沃基大学、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8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人文与管理学院

人文与管理学院始建于1998年,已有23年的办学历史,历经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并于2017年由原管理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组建而成,现有教职员工82人。学院设有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和英语四个本科专业,均为浙江省专业,其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入选“国”专业建设项目;学院拥有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和博士专业招收培养权,以及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研究生111名(含10名博士研究生),22名研究生导师。此外,学院从外高校、行政及企事业单位聘请客座教授、MPA导师和创新创业导师近30名。

 

 

嘉兴学院

嘉兴学院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肇始于1914年,此后百年间数易校址,相继在宁波鄞县、杭州建德办学,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被誉为中国有色行业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

学校办学所在地——嘉兴,地处东南沿海、长三角中心腹地,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发达、经济繁荣,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江南文化发源地、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地、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

学校校园面积1660余亩,教研仪器设备总值4.65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217万余册,电子藏书199万余册,为绿化模范单位、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高校文明校园。下设17个教学机构,全日制在校生15600余人,成教本专科生13000余人。

学校拥有附属医院8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1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4所,其中嘉兴学院附属医院和附属第二医院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规培专业类别占总规培专业的比例为70.83%,并已开展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9年。同时,拥有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部级临床重点2个,省部级临床重点扶持2个,浙江省浙北地区区域专病中心3个,浙江省市共建医学重点8个。其中,麻醉与疼痛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疼痛机制与诊治”、“围术期脏器功能保护”和“麻醉与可视化技术”,现建有省重点扶植、省中西医创新等重点及市重点实验室。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研究方向主要为“下肢康复机器人”、“数字物联网康复”、“脑损伤后功能预测”,为省重点扶植、省中医药重点、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市重点。妇产科学研究方向主要为“保留生育功能的恶性肿瘤规范化治疗”、“微无创技术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筛查诊断干预及其子代胎儿源性疾病研究”、“胎儿疾病的遗传学及基因学研究”等,为省市共建扶植、浙北区域专病中心、市医学重点、市重点实验室等。眼科学研究方向主要为“眼底疾病综合防治”、“近视的综合防控”和“眼表、泪道疾病综合防治”,为临床重点专科、省市共建重点、市医学重点支撑。

 

 

 浙江树人大学

 树兰国际医学院是由浙江树人大学与树兰医疗管理集团共建共办、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医学人才的实体化国际医学院。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担任。树兰(杭州)医院作为其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定床位1000张,设有肝胆胰外科、感染科、肾脏病科、妇产科等36个临床科室与12个医技科室,配备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等高端医疗设备。主持多项国际、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内科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领衔,现有职称33人,研究生导师12人,是住院医师规培专业基地。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熟悉各的诊疗进展、较新临床指南及规范,训练其临床诊疗思路,提升诊疗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开展高通量基因检测、人工肝治疗、ECMO、免疫细胞治疗等高精尖技术项目,为规培研究生接触前沿新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外科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领衔,现有职称31人,研究生导师8人,是住院医师规培专业基地。设有肝胆胰外科、胃肠甲乳外科等专科,善于开展各类疑难复杂外科手术,并成功开展肝、肾、心、肺器官移植手术。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医师培养模式,是培养外科医师的摇篮。

妇产科学现有职称8人,中级7人。诊治各种妇科良、恶性肿瘤,不孕不育,盆底功能障碍及内分泌疾病,尤以妇科微创手术及产科家庭化分娩。妇科微创手术整体处于持平水平,涵盖各种妇科恶性肿瘤及复杂困难的内镜手术。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人,研究生导师2人,在多种精神科疾病诊治方面有独特方法,治愈率高,处于先进水平;同时开展有关精神疾病的多诊疗(MDT)模式。

护理带头人冯志仙教授,现有职称20余人,研究生导师4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实践与创新、老年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采取“联合培养、护教协同”模式,培养高素质、强专业、复合型护理人才。

公共卫生带头人李鲁教授,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人。设有卫生政策与卫生管理、弱势人群健康与服务、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等研究方向。突出“强基础、宽视野、融医防、重实践“的培养特色,致力于造就高素质复合型公共卫生应用型人才。

尊重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http://news.peixun360.com/892501/ 违者必究! 以上就是 杭州跨考考研 小编为您整理 2022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各学院简介 的全部内容。

校区地址

版权所有:培训指南(www.peixun360.com) 技术支持:培训指南网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热线电话:400-085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