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郑州发达技术学校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来源:郑州发达技术学校 时间:2011-09-09
产业特点显著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品门类多(有1类),具有自身特点。首先表现在各类产品产业规模及构成情况不同,各类产品在技术结构及技术含量上差异较大。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一般由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组织生产;机、电、液一体化,自动化程度高的产品生产企业为数不多。其次,工程机械产业集中度较高。18个国际跨国公司2006年销售额达998亿美元,其中工程机械为765亿美元,占国际工程机械销售额的62%。而在中国,14家重点骨干企业2006年销售额占本行业的60%(不含电梯),利润为541217万元,占本行业的65%。此外,企业生产经营盈利能力参差不齐,行业平均净利润为6%~8%。一些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的产品净利润可达30%左右,但技术含量低、结构简单的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盈利能力很低,净利润率一般均在2%左右。
由于工程机械产业基本是属于投资拉动型产业,而且其市场需求年平均增长率一般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1.28倍,因此,根据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不同,每年行业增长率变化较大。如果偏重于建筑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向,可以达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1.8~1.9倍。由此可见,我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增长率不仅与投资增量有关,投资构成情况对其也有较大影响。
2007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主营业务销售额为2268亿元,比2006年增长40%;行业利润也大幅增长,其中非主营业务以外的收益,包括从金融市场得到的收益增长显著。此外,主要产品销量平均增幅为25%,其中销量高的是装载机,销量增幅大的则是平地机。液压挖掘机、商品混凝土机械(搅拌楼、拖式泵、泵车、车载泵、搅拌运输车)增幅均在30%以上。同时工程机械产品进出口也由逆差转向顺差。
创新取得成效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程机械面临外资品牌在市场的争夺,从产业发展方面“围剿”国企的行为时有发生,至2006年,在华的外商合资、独资企业已达169家。为此,行业内重点骨干企业都开始注重自主创新,每年有80个左右新产品、新技术问世,其中每年有10个左右项目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2007年有3项技术获得科学技术创新奖。主要生产企业每年投入的创新研发费用占到销售额的3%~5%,有少数企业达到5%~7%,基本具备了各类主机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为我国工程机械开拓国际市场起到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部分国企包括过去重点扶持的大型国有企业,其管理机制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导致了部分企业被淘汰出局,例如当年推土机销量的鞍山一工、挖掘机生产基地———抚顺挖掘机厂、曾经惟一获得挖掘机产品奖的合肥矿山机器厂、当年叉车销售量的北京叉车总厂等十多家企业先后被挤出市场。面临这样的发展形势,工程机械行业编制的“十五”、“十一五”规划中,都把深化改革、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行业发展头等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执行。例如杭州叉车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2000年体制与机制改革之前,员工有2000人,叉车年销售量2128台。在2000年以后,通过体制与机制方面的不断创新,到2007年,员工还是2000人,年生产销售叉车达2.6万多台,是2000年的13倍;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通过产业化和体制与机制方面的不断创新,旗下的中联重科公司得到了高速发展;徐工集团是大国企,国企管理方面的弊端一度拖累着集团的发展,近两年他们通过深化改革,提高了行业竞争力,保持了行业排头兵企业的位置。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已有22家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后使其中80%以上的企业得到了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上市业绩。
政策扶持突破发展瓶颈
当前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重主机轻零部件发展,关键技术零部件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瓶颈;产品结构中间大两头小,即大型施工机械与小型工程机械正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中国品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仍然停留在价格优势,还未向技术优势转型;科技创新、创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培育能力弱;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影响行业效益提升;中外合资企业双赢政策执行有偏离,部分国企受“围剿”。
针对这些问题,产业政策划定了重点支持的产品范围及技术领域。以配套政策为主支持大型施工机械发展(国债、专项贷款、严格控制整机进口免税项目、鼓励技术合作、关键配套零部件进口免税、部分项目一事一议批准销售返税);以市场引导为主,支持发展小型工程机械并扩大出口。重点支持的产品技术领域包括节能降耗与减排产品技术发展;大力提升关键配套部件技术水平,提高可靠性(包括:动力换挡变速箱、湿式制动驱动桥、回转支承、“四轮一带”、整体式多路阀、柱塞式液压马达与液压泵等先进技术);产品信息化技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工业工程系统技术)等等。
一、国际市场需求增幅下降,但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呈逆势上扬。
据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AEM)对用户问卷调研报告显示,2007年工程机械需求量增长了9.9%,2008年预计增长8%。其中土石方机械2007年增长了12.4%,2008年预计增长7%。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整体不看好,国际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增幅自2008年开始将持续下降,但对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前景的影响甚微。主要原因由以下六个方面导致:国际代理商和直接用户对中国工程机械产品认知度仍处在提升阶段。出口方式由出口公司逐渐转向以企业直接出口为主,并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当地化的销售代理体制,提高了跨国服务水平。由于企业直接出口为主,产品技术水平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使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提高了应变能力,提高了针对性。主要出口企业提高了对待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突破能力。进一步在国外因地制宜地收购企业、办厂、设立产品研发机构,大大提高了主动出击国际市场的能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和完善,进一步提升了出口贡献度。综上所述,这些都将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出口持续增长的强劲驱动力,预计今后三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增幅仍处在高位运行。
二、2008年以后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增长喜忧参半,增长幅度下降。
喜的是支撑中国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发展的主要因素仍然强劲。其一,我国建筑业市场几乎占工程机械市场一半,其中城镇化率预计要从2006年的43.9%增长到2020的60%,城市居民住房改善仍在进行之中,并开始进一步向二、三线城市发展,房地产业投资总额比重仍将保持在20%以上。从市场需求增长率来看,工程机械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及其主要投资方向有着对应关系。另外建筑业是中国在闻名的产业,海外建筑市场的繁荣同样将继续带动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发展。
其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开工项目仍然在发展之中,特别是交通建设(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建设及养护作业、内外贸增长后的港口与物流系统建设)、能源建设(煤炭工业、水电、核电、输变电工程、风能利用、输气工程)、环保工程、支持三农建设项目等,这些产业在宏观调控中仍然是重点支持发展的投资方向,也将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持续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其三,对大型和小型工程机械、零部件发展、待开发的新产品等市场需求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其四,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替代进口的产品不断增加,进口增幅继续减缓,相反出口产品将继续大幅度上升,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根据当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仍然处于较好的增长态势,2007年产值已达1990亿元,离“十一五”规划预测的2010年2340亿元的目标只差350亿元。
忧的是,一些客观因素将对中国工程机械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包括宏观调控,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后,根据以往经验,必然要影响到我国工程机械市场发展。以2004年为例,当年4月,中央实行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清理投资项目,严审批地,紧缩贷款,当时对我国工程机械发展产生了激烈的振荡影响;钢材、燃油价格大幅上扬,增加产业链运行成本;通货膨涨、劳动力成本提升,影响竞争力;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将削减产品出口优势;工程机械服务的市场产业结构开始逐步转型,由大规模基本建设为主向建设和维护型混合型服务转变,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趋减。
与此同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发展将进入新一轮洗牌期。改革开放以来,国企经过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番洗礼,企业兴衰历历在目,究其原因,除了企业自身发展原因之外,部分相关政府直接操纵干涉企业过多,没有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办事,造成了损失。今后的行业洗牌将进入一个以宏观政策引导,以企业为主的运作模式,向产业联合、兼并、技术创新、集约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三、一些建议
相关企业应该加强体制与工业工程管理创新、产品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创新、节能、降耗、减排,这些将成为今后企业市场竞争的争夺焦点。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内需增量和出口增量已处于同等重要位置,企业发展必需做好两个市场工作,缺一不可。
外资企业渗透,在部分行业“围剿”中国企业现象加剧,政策面、企业面都应认真研究对策。
企业改组应以产业联盟发展为主,减少低水平重复扩张,产业结构避免向大而全方向发展。
、效益好的大型企业集团今后发展方向应走产业多元化、国际化、资本运作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争取成为跨国公司。